首先先看清楚是內服或外用
(一) 內服
1. 確認服用方法:是整粒吞服、咬碎、用含的、或加水稀釋…等。
2. 不同種類或作用不一樣的藥品服用的方法可能就不一樣。
(二) 外用
1. 確認使用部位:是皮膚、眼、耳、鼻、直腸、陰道或者是吸入用。
2. 另外要注意的是,不一定長得像膠囊或是錠劑的藥品就是口服使用。
使用內服藥的原則
原則:
(一)依照醫師或藥師指示時間服用,如止痛藥須於飯後服用,制酸劑須於飯間服用。
服藥時間(←此可做成表格)
1、飯前 飯前30分
2、飯後 飯後30~60分
3、與飯併服 飯後立即服用
4、飯間 兩餐之間即飯後2~3小時
5、睡前 就寢之前或就寢30~60分
(二)使用安全瓶蓋的藥品,可降低孩童意外中毒。
(三)口服藥有錠劑、膠囊和液劑等,吞嚥上有問題,可與醫師或藥師溝通,處方較適合的劑型。
二、固體劑型
(一)服藥時,最好配服一杯溫開水(240ml);以免藥物刺激食道。
(二)抗生素、阿司匹靈、止痛消炎藥等具侵蝕性,藥品服用後,最好站著坐直約90秒,切勿馬上平躺或就寢,因其會使停留在食道時間延長,所造成食道傷害。
(三)不要以咖啡、茶、果汁、可樂、牛奶配服藥品,因咖啡可能影響某些藥品的效果,茶含有單寧酸會減少藥物的吸收,果汁、可樂含有碳酸,牛奶含有蛋白質會使藥物發生變化。
(四)服用長效劑型的藥品或其它藥師指示特殊藥品,須整粒吞服,不可咬破,壓逐或咀嚼。
(五)喉片須含在口中,不宜整粒吞服。
(六)舌下錠是由腔粘膜直接吸收,不可咬碎或直接吞下。
(七)錠劑、膠囊劑由藥瓶取出後,不要再倒回;以免濕氣關氣而致變質。
三、液體劑型
(一)服用液體藥物時,最好用有刻度的量杯,量匙或其它可準確取量的器具,家用茶匙並不能量出正確的藥量。
(二)臥床病人最好服用液體製劑。
(三)服藥後,若有苦味,立刻喝一杯冷水以減少不快感。
(四)避免口就瓶服用且倒完後以清潔衛生紙擦淨沾在瓶口周圍的藥液,然後蓋緊。
(五)抗生素粉末藥品泡水後,只能保存二星期。
(六)懸浮液劑必須搖勻後服用。
使用外用藥的原則
(一) 外用藥品雖然不是以內服的方式使用,但是若使用不正確一樣也會危害
健康,所以還是要注意用藥安全,在使用前必須看清楚藥品的使用方法。
(二) 小心閱讀藥品標籤,注意藥品劑量、性質、功效、禁忌與副作用。
(三) 在使用藥品前要先清洗雙手並擦乾,以免給藥時造成藥品污染或潮解。
(四) 需冷藏的藥品除了少數必須在低溫下才能成形的藥品(例如:栓劑),
外用藥在給藥前可等藥品回復到室溫左右才使用(例如:耳滴劑)。
(五) 懸浮液劑在使用前應先充分振搖。
(六) 藥品要收藏妥當,最好放在藥箱內。
(七) 有蓋子的容器,使用後需蓋緊。
(八) 除非有特別指示,所有外用藥應貯存在陰涼乾燥處。
(九) 切勿使用已變色或過期的藥水。眼藥水在開瓶一個月後,藥水即使還沒
用完,也應該要丟掉。
(十) 用藥後如果有不良反應發生,應該立刻停止用藥,並儘速就醫。
(十一) 注意不要使用別人的藥品,以防止不當的使用或造成病菌傳播,病徵
相似並不代表是同一種疾病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